用心护“心”十六载
2025-08-19 15:37:25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湖南法治报 | 编辑:姜红玉 | 作者:李熹珩 彭颖异 | 点击量:6093         

湖南法治报讯(通讯员 李熹珩 彭颖异)8月8日,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室内,70岁的罗先生熟络地向科室副主任医师雷海英讲述近况。作为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,罗先生曾被胸闷、全身水肿等症状折磨得痛苦不堪,经雷海英多年持续跟踪治疗,如今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,生活质量显著提升。“雷医生救了我的命,更懂我的病。”这句朴实话语,道出了众多患者对雷海英的信赖。而这份信任背后,是他十六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担当。

2009年,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开科,雷海英从急诊科转入新科室,亲历科室从起步到成熟的全过程。“看着科室一步步成长,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、深化认知,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也日渐深厚。”随着对心血管领域的深入探索,他发现其中有太多值得钻研和突破的空间,这让他坚定了长期深耕的决心。“心血管病发病率高,身边亲友常来咨询,看到他们被病痛困扰的样子,总在思考如何改变现状。”这份对生命的牵挂,成为他深耕领域的不竭动力。

“老病人来了不能拒诊,一定要让他们安心就诊。”在雷海英的诊室,患者总是排着长队,一上午接诊量常达40人左右,忙碌到午后是常态。拖班、加班、深夜会诊、抢救病人更是常有之事。一次凌晨3时,该院急诊科送来一位突发心肌梗死的患者。这位年仅40岁的患者当时心脏已停止跳动,情况万分危急。雷海英没有丝毫犹豫,立即组织团队抢救。经过长达40分钟的全力抢救,患者的心脏终于重新恢复跳动。患者家属紧紧握住他的手,泪流满面。“医生的时间属于患者,深夜急诊、休息日抢救是工作常态。”雷海英坦言,每当看到患者转危为安,所有疲惫便烟消云散。

2016年至2017年,雷海英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一年。进修归来后,他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,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技能。即便临床工作再繁忙,他始终坚持科研探索,利用碎片化时间总结临床问题,目前已完成高血压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等多项研究,通过数据对比为精准诊疗提供依据。“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临床,让患者得到更科学的治疗。”他说。

除日常坐诊外,雷海英还多次深入偏远山区开展义诊。“农村地区心血管病知晓率低、治疗依从性差,很多人直到病情加重才就医。”为此,他常参与医院组织的科普讲座、健康义诊活动,对重症患者持续追踪帮扶,全力推动基层防治工作。

工作中,他处处为患者着想:为外地患者多方协调,争取当日完成检查诊疗;为独居老人充当临时向导,耐心指引;替无陪护的住院患者跑腿领药、买饭,甚至自备生活用品相赠。他坚信,正是这些落在实处的点滴关怀,才能最有效地守护患者健康,赢得他们长久的信任。

“医学的意义,不仅在于驱散病痛,更在于用全程守护托举生命希望。”雷海英常这样说。他深知医学总有未尽之憾,但正是这些遗憾化作了精进医术的动力,推着他在从医路上不断前行。今年,这位47岁的医者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与暖心服务,荣获该院“十佳医生”称号。如今,他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,用每一次精准诊疗践行医者初心。而患者重归平稳的心跳、康复后绽放的笑脸,正是他深耕“心”领域、守护生命之路的最大馈赠与前行力量。

责编:姜红玉

一审:姜红玉

二审:伏志勇

三审:万朝晖

来源:湖南法治报

关于我们-商务合作-法律声明-联系我们
广告热线:0731-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:湘ICP备19000193号-3 版权所有: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《湖南法治报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